东方市思源实验学校 黎其美
“生活既教育。”这句话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的,它说明了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。数学就本身来说,它的理论性较强,所以有人说,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,学起来比较沉闷。其实,数学除了理论性较强以外,它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运用性。它来源于生产、生活,抽象于生活,又无处不在服务于生活,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,将学习和学生们的生活充分融洽起来。让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中去寻找、发现、探究和掌握数学。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学得积极、主动,才会学得兴趣盎然。因此,我在平时的教学中,力求将生活观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。让数学课堂富有生活情趣。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,以提高教学效率。现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见解。
一, 将教学内容生活化
教科书上的内容是众多前人实践经验的结晶,它提供我们参考和使用的例题。对于学生来说,它仍然是一种间接经验,具有很强的抽象性,要处理好这种直接和间接的矛盾关系,莫过于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和实践。再现“生活”灵活处理教学内容与学生,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关系,找准理论与实际的接点,将生活情节有机的渗透到数学内容当中,最大限度的挖掘它的生活内涵,让课堂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,使学生会透过教学内容产生对生活的联想。学会善于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。通过生活的体验加深数学内容的理解。
例如,我在教学“米和千米”的认识这一内容是,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生活调查,并做适当的数据记载。课堂师生进行调查交流,教师将准备的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带进课堂,让学生看一看、比一比、猜一猜、走一走、量一量,通过一系列的感知实践活动,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空间观念。又如我在教学分、秒的认识时,我出示钟表的模型具,让学生观察秒针和分针的运行过程。接着播放1分钟的音乐,安排学生在1分钟的时间里,有的写字、有的数脉搏、有的数心跳、有的做眼保健操、有的数数,然后让学生记录交流。通过学生的演一演、看一看、说一说这一系列的生活场景,让学生产生了深厚的学习兴趣,初步建立了时间观念。同时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。
二、创设动态的课堂教学情景
《课程标准》明确提出“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”,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。为实现这一理念,我们必须为学生创造一个气氛活跃和谐的课堂教学情景。让学生能在40分钟的时间里敢想、敢说、敢做。充分的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来为教学服务,这仅要求教师要勇于探索,而且要大胆创新,才能超趣我们以往的教学模式。让学生带着深厚的兴趣和好奇心探索知识,以在情景活动中形成知识与技能和积极主动参与的良好学习态度,让我们的课堂产生动态感。
例如,我在教学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时。我利用小朋友爱唱爱跳和对比等奖励性的活动,设计了一个问题情景,指定9个女生和5个男生到讲台上比赛唱儿歌。后让学生说一说哪个唱的声音比较响亮,为什么?你是怎么知道的?哪个比哪个多?多多少?哪个比哪个少?少多少?通过一系列的问题,让学生畅所欲言。在活动中说一说、比一比、议一议,从而引出学习“两数相差”的应用题。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。
三、创设“小课堂、大社会”是课堂特点
学习不仅是学生阶段的主要任务,而且更是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。当学习方式深入生活,那么学习的过程也就成为生活的过程,知识才能得以真正的运用。只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知识运用于广泛的实际生活当中,生活化的学习方式才能使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。也就只有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,才达到我们最终学习数学的目的。
我根据这理念的指导,教学中我始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,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,使学生亲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,明白数学来源生活,又服务于生活。鼓励学生尝试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。通过生活和学习的互补,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。
例如我在教学“认识人民币”这内容是我创设了一个购物活动,每组选出一名商店经理,介绍自己的商品,让同学拿出1元钱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。再让同学汇报一下活动情况。说一说他们的1元钱能买到哪些物品?哪些物品的价钱大约是1元钱呢?课后,还请学生们到商店实地调查在进行交流。通过了学生们的一元钱购物情况,引导学生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,让学生切切实实产生生活处处有数学的感受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,有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使课堂洋溢这浓浓的生活气息,达到了“课虽尽趣更浓”的效果。
可以大胆的说:数学源于生活,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。